太阳集团tcy8722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大国良师”炼成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经验|伟大变革⑥
发布日期:2022-09-06  作者: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基础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人民教育》杂志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推出“伟大变革”子栏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教育决策部署出发,分专题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战略考量、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基础教育重大政策,教育部基础教育重要政策举措,以及实践成效、重大意义、重要经验等,展示历史性成就,总结历史性经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思想伟力和奋进动力。今天为您分享“伟大变革”系列第六篇文章,一起来看“大国良师”是怎样炼成的?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打造出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有力支撑了新时代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述论明确了教师队伍的战略地位、使命责任、素质要求、成长路径及发展环境的营造,为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夯实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迈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地位的定位充分尊重历史、尊重规律,突出了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学校在教育规划时要优先布局教师队伍建设,在资源分配时要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在财政投入时要优先考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将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调了教师职业的使命责任:“三传播”“三塑造”和“四个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016年9月,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三传播”“三塑造”和“四个引路人”的论述,阐明了教师不仅是知识、真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品格的引领者。对教师使命责任的明确,有利于帮助教师把握职责定位,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高度,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去认识和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

(三)提出了教师从教的素质要求:“四有”好老师、 “四个相统一”以及“六个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从教的素质要求进行了更加高位更加深刻的诠释。2014年9月,他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具体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即“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强调了教师从教的职业素养,为广大教师持续终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四个相统一”则对教师提出了应该直接遵循的职业操守和工作要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谈到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问题时,他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要求,也是对整个教师队伍的要求。新时代教师要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时代要求。

(四)指明了教师成长路径:不断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问题。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这要求我们从源头上保障教师质量,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五)突出了教师发展环境的营造:引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提高教师职业地位、落实工资待遇、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落实尊师重教。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千方百计为教师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既要严管教师,更要厚爱教师,提升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获得感。同时,要求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宣传更多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以打造高素质教师为目标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围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培训、配置管理、地位待遇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据统计,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共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简称《改革意见》)等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文件150多个。全国人大常委会还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这些教育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工作政策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印发《改革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从约束规范教师行为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大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等,建立健全了涵盖大中小幼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等全过程的长效机制。

(二)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制度趋于完善

围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健全优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改革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发布。这些文件围绕加大师范院校支持力度、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等作出了明确部署和具体要求,基本构建起现代教师教育政策保障体系。

(三)教师管理改革政策供给更加充足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深化教师管理改革为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为提升教师从业标准,我国自2011年开始试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制度,2020年探索实施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2022年进一步扩大免试认定改革范围。为加大教师职称改革力度,2015年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2019年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20年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自主权。为深化评价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师评价改革提供遵循;为规范编制标准,2014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2017年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和《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等,优化教师工作治理体系。

(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的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

《改革意见》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要求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等文件多次强调要在农村地区落实“不低于”政策要求,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地位待遇。为切实解决教师负担过重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改革意见》等文件提出,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

(五)解决乡村教师短板的组合拳不断强化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等围绕乡村教师补充、提高待遇、定向培养等提出了系列举措。此外,还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定向公费生培养、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银龄讲学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等多种方式配备乡村教师;加强定向公费培养,将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加强乡村教师培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等倾斜政策,支持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形成统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力组合拳。

三、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主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打造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十年来,我国教师数量持续稳定增加,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达到1844.37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381.49万人。其中,幼儿园教师专科以上比例由2012年的65.13%增长到87.60%,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2012年的32.58%增长到70.3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由2012年的71.63%增长到90.05%;高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由2012年的96.44%增长到98.82%,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由5.01%增长到12.39%;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由2012年的53.33%增长到67.10%,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由17.66%增长到28.98%。从整体看,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此外,教师的职称结构逐步优化和改善,各级各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显著增加,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的设置,极大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获得感,截至2020年,全国获得正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已达到1万多人。

(二)中国特色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据统计,2021年,全国3012所高等学校中,有725所参与师范生培养,占普通高校总数的24.1%。其中,师范院校215所,占29.7%;非师范院校510所,占70.3%。师范生多元化培养格局已经形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提高师范专业办学质量和师资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启动实施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截至2022年7月,全国869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二、三级专业认证。同时,大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64所师范院校完善构建“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国家改革实施“国培计划”,自2010年实施以来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800万人次,带动形成“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的新型教师培训体系。2021年8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中西部脱贫县以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万名优秀教师。启动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逐步建立“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遴选确定了一批国家级职教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基地。

(三)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稳步提升

通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教师节庆祝活动,建立健全新时代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加大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力度,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强化警示教育,坚持标本兼治、德法并举,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十年来,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师德违规事件明显减少。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深入推进,师德高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不断涌现;张桂梅、陈立群等教育战线“时代楷模”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情怀和风采,教育战线“四有”好老师持续增多,为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新时代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

在一系列政策保障下,教师工资由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行倒数第三位,上升到2019年全国19大行业排名中的第七位。根据2021年9月的《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全国2846个区县均正式承诺实现“不低于”目标,这是自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颁布实施以来,在预算安排环节全国所有区县均实现“不低于”目标。迄今为止,各地落实了这一承诺,各地正式建立教师工资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随着教师工资收入的不断提高、教师地位的逐步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报考师范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比例大幅增加,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人数不断增加。

(五)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活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教师队伍建设添活力。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拉列教师“减负”清单,切实为中小学教师“松绑”,让广大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主责主业。在“双减”背景下,国家积极督促指导各地将教师减负工作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有机结合,不断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对高校下放教师职称评审权,扩大了高校对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的自主空间。面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天花板”。同时,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倾斜政策,破解乡村教师职业发展难题和瓶颈。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发布,进一步从抓改革、赋动能角度,推动教师队伍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数字素养,为打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注入了强大动能。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教育战线同心同德、开拓奋进、求真务实的结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经验做法。一是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切实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抓实抓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二是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典型带动、自警自律,在教师招聘、人才引进、晋职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严格把好思想政治关和师德师风关;三是始终坚持将教师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抓手,持续推进公费师范生教育,开展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优师计划”“强师计划”“素提计划”等政策工具包,强化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四是始终坚持将深化改革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动力,加强教育部门与编制、人社、财政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教师编制、配置管理、职称评审、培养培训、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激发教师队伍整体活力;五是始终坚持将尊师重教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弘扬“尊师重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等优良传统,不断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创新尊师爱师惠师举措,引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和教师,形成尊师重教、强师兴教的良好氛围。

四、未来展望:为建设教育强国筑造“大国良师”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这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胸怀“国之大者”,遵循发展规律,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和“换档升级”,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首先,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信念情怀,以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引领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情怀。其次,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重视加强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单位建设和发展,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再次,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治理服务水平,完善交流轮岗、支教讲学激励机制,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均衡配置和管理服务质量。最后,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地位待遇,主动解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在全党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爱戴教师、依靠教师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17期,原标题为《聚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经验》

转自:人民教育

上一条: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下一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 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Baidu
sogou